劉天仰和仁人家園的義工同事,從零開始一起為貧民建造房屋。(加拿大《星島日報》/受訪者提供)劉天仰(圓圈示)2012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,參加仁人家園的建造房屋志願工作。(加拿大《星島日報》/受訪者提供)
 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據加拿大《星島日報》報道,聖誕節不僅有節日歡樂,還有奉獻的溫馨以及感恩訊息。來自中國河北的21歲大學生劉天仰,移民多年堅持從事義工服務,上大學後兩次到訪美國貧困地區,為當地人義務建造可負擔房屋。他因對小區的貢獻,以及對社會問題的認知而獲獎學金,更立志日後行醫濟世。
  剛獲得一萬元2013年皇家銀行領袖變革獎學金(RBC Students Leading Change Scholarship)的劉天仰,早於2001年9歲時跟隨父母移民加拿大,先後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及溫莎(Windsor)等多個城市居住,最後全家定居卑詩省列治文市。可能是自小以來再三搬遷,感受不同生活環境,讓他對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,有超乎同齡人的認知。
  當義工體會人生百味
  而多年擔任義工的經驗,則讓他有機會體會人生百味,從而對貧富差距、醫療保健等社會議題有更深的感悟。
  目前就讀安河哈密爾頓市(Hamilton)麥馬士達大學(McMaster University)的劉天仰,在接受《星島日報》記者採訪時說:“在加拿大這樣一個發達國家,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貧困問題,但事實上,貧困就在我們周圍。哈密爾頓市雖然距離多倫多市不遠,卻是北美出了名的貧困地區之一。有時,在城裡走不久,就能明顯感受當地的貧窮境況。”
  劉天仰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手,為貧困人士做些實際工作。最後他如願以償,從大學2年級開始,他加入專門為低收入社群建房屋的非牟利組織仁人家園(Habitat for Humanity),用假期到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(Charleston)的貧困區蓋房子。
  對於一個從小生長在城市的孩子來說,建房子可以說是遙不可及的事。劉天仰笑稱,當初也是從零學起。他說:“我們要用手來挖水泥、打地基時,雙手都摩擦出了水泡,但看到其他人都是如此,大家就找些藥水膠布貼好後,繼續挖。後來也沒和父母說。但現在覺得那段日子非常開心,動手能力也提高了。”
  一頓純樸午飯 回味至今
  談到當時最難忘的一件事,劉天仰說:“當地人都非常朴實善良。一位非洲裔老奶奶早上才從孫子的葬禮上回來,中午就過來幫我們做午飯,說是要感謝我們的義務勞動。我們當時特別感動。”
  目前就讀健康科學(Health Science)專業大四的劉天仰,除了學校的課程,還利用暑假回到溫哥華期間,與卑詩大學(UBC)教授一起從事癌症研究。他稱,最初原因是自己的爺爺因為腸癌過世,後來他卻受癌症患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。
  劉天仰說:“當我看到病人在治療後能夠維持正常生活,我就感到醫學對生命延續太重要了,也激勵了我以後循這個方向繼續探索。”(孫銘雪)  (原標題:加拿大華人大學生熱衷當義工:體會人生百味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ywnxrlvzus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